日本特黄特色视频-日本特黄在线观看免费-日本特级黄-日本特级黄色-黄色片 在线播放-黄色片18

空間信息技術如何護衛名錄遺產地?專家建議研發監測評估服務系統
2023-07-04 10:39 | 來源:未知 | 作者:bj責任編輯

 如何利用空間信息技術護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進而推動名錄遺產地得到有效保護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王心源研究員建議,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和監測框架下,根據全球和國家尺度監測指標,研發由監測、評估、可視化、決策支持4個功能模塊構成的自然-文化遺產監測與評估信息服務系統,以構建基于空間信息技術的全鏈條遺產治理體系。
 
  由HIST、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黃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6月底在安徽黃山舉行,王心源與會作主題報告并發布《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賦存環境圖》(英文版)。
 
  他近日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介紹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包括世界遺產(自然遺產、文化遺產、混合遺產)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列入遺產名錄旨在傳播、頌揚人類遺產,同時保護地球上的文化、生物和地質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
 
  目前,名錄遺產面臨眾多挑戰,包括地震災害、風蝕作用、海平面上升、洪澇災害、農業活動、戰亂恐怖主義、非法盜掘、大氣污染、過度旅游、城市化等,而空間信息技術是名錄遺產保護的有力工具。
 
  HIST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設立的唯一一個基于空間技術的世界遺產研究中心,旨在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成員國在世界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世界地質公園的保護與管理提供空間技術支持。HIST未來行動目標就是構建基于空間信息技術的全鏈條遺產治理體系,通過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方法,進行遺產識別(遺產調查、遺產制圖)、監測(遺產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保護(能力建設、科學報告)、評估(災害防御、信息系統),建立數字化平臺開展有效精準管理、國際科技交流及能力建設與示范推廣。
 
  王心源表示,自然-文化遺產監測與評估信息服務系統的4個功能模塊中,決策支持系統將以數據基礎、技術驅動、科學發現、數字轉型服務決策支持,主要內容包括建立“一帶一路”文化與自然遺產地可持續發展評估模型;以動態數據驅動模型范式為指導,基于前期研究基礎,集成建立遺產地可持續發展評估模型與模塊;篩選遺產地可持續發展穩定性評價指標因子;構建遺產地可持續發展指數;分析評價遺產地可持續發展趨勢,實現遺產地發展持續性健康診斷。
 
  他透露,2022年HIST已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等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三大咨詢機構簽約,將分別在“高質量遺產地的遴選、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的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數據庫建設”“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聯合發起空天遺產國際科委會、文化遺產專題研究”“文化遺產風險評估和修復、專業咨詢與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助力《世界遺產公約》的落實。
 
  目前,HIST已研制出全球世界文化遺產時空特征和保護發展圖譜、“一帶一路”全域自然遺產地數據產品(邊界數據集、危害風險數據集),包括1997-2010年火災平均密度與自然遺產分布圖、遺產地分布與滑坡風險等級圖、自然遺產地分布與活躍火山危害風險圖、遺產地分布與洪水風險等級圖,基本摸清“一帶一路”文化遺產材質數量及空間分布特征。
 
  大尺度研究方面,開展全球變化背景下的天山氣候與垂直帶特征研究;廊道遺產方面,在中巴走廊、中緬通道、天山廊道開展考古遺址預測、遺產三維實景、城鎮擴張監測與評估、環境要素變化監測等工作,助力廊道遺產可持續發展。具體案例包括開展柬埔寨吳哥遺產地環境要素遙感精細監測與可持續性保護、完成亞洲象棲息地森林損失動態監測與評估等。
 
  王心源說,繼中文版之后,《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賦存環境圖》(英文版)最新發布,展示出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及其沿線的亞、歐、非等大洲801項世界文化遺產與混合遺產空間分布情況,對從整體上深度解讀絲綢之路及其沿線文化遺產的人文與自然環境背景具有重要參考價值。